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系概况 > 学系介绍 > 正文

学系介绍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点击量: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一、学系简介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Hearing and Speech Science Department)设立于2014年6月30日,同年8月正式招生。

    创始人郑亿庆教授任系主任,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山中心院区执行院长兼中山大学听力言语研究所所长,中国医促会听力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当前全国开设此专业仅20所大学,广州新华学院成为国内第三家获得教育部核准的从事听力学本科教育、第二所成立听力与言语科学系的高校,该专业的设置不仅将推动华南地区的听力学发展,也将为中国听力学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二、育人理念

    结合现代高等院校医学技术类学生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和教学模式,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和医疗卫生及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的听力与言语语言康复专业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可信和有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医学人文精神和敬业的专业态度,致力于教导患者、公众了解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学专业,并肩负起专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发展潜能,能够适应我国及全球对健康事业发展的需求,成为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的高质量、高水平专业人才为最终目标。

    三、学科建设

    1、我系于2015年召开全国高等院校第一届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建设研讨会议,发起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建设研讨会为了规范国内听力学行业,加强学科的建设。并进一步规范和壮大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的执业准入制度、资格考试、晋升考试、继续教育等方面内容,完善听力言语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考试制度。系主任郑亿庆教授和专业主任杨海弟教授以“听力学本科教育”为主题的第九届亚太听力言语语言国际大会上做了听力学教育的发言,并连续几年参加北京·国际听力与言语-语言学大会,加深了国内外的学科交流,在推进教育-从业一体化建设、分层次培养专业人员、完善课程设计、培养听力、言语-语言学科骨干等方面正在不断努力。

    2. 建设专业教材工程 。

    紧密结合国内外耳科和听力学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断的学科研究融入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内容中,开设《耳鼻咽喉疾病概要》、《诊断听力学》两门专业必修课程,从“平台、师资、实践、科研、产出”等多维度建立学科教学体系,最大限度把科研资源和成果与学生共享。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早接触科研。

    我学科主要负责人和成员主编或参编的《成人听力康复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教材《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教程》、《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第三版)、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专用“十三五”教材《人工听觉植入技术》、《康复听力学》、《诊断听力学》、《语言康复学》、《言语康复学》等专业教材已经出版,这些都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和课程的完善。

    3.近五年来,我系与国际紧密结合共享学术成果,促进同行学术交流,主办“2021中国防聋大会”、“2022逸仙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峰论坛”、“2022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年会”等,并在会议上我系教师进行学术汇报。

    4.建立的医教研一体化教学基地

    专业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地区及其他珠三角地区,主要是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广州地区及省内各大三甲医院(耳鼻喉科、听力中心)以及行业相关的公司,目前系建立的医教研一体化教学基地共有18家医院及机构。

    四、师资建设

    按培养应用型听力言语康复专业人才的需要,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除了本校自有专职教师外,还聘请了多名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专家为我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建成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有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了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重视师资培养,选派青年教师到医院、康复机构、听力技术公司等单位进修,提高业务水平。以学促教,实时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业务能力需求。

    五、科研成果

    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研实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骨干教师“多申报”,学校对重点项目进行经费扶持。2016年至今,我系教师已获得省级项目5项(表④),校级15项目项,发表论文11篇,其中2篇SCI高水平论文;目前获批专利2项(表③)

    从“平台、师资、实践、科研、产出”等多维度建立学科教学体系,最大限度把科研资源和成果与学生共享。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早接触科研。

    近五年,系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17项(表①),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校级9项;已发表论文7篇(表②),其中SCI1篇,中文核心6篇;我系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医学相关大赛多次获得奖项,大大提高了我系在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

    序号

    项目名称

    所属单位

    项目负责人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项目级别

    立项时间

    备注

    1

    佩戴人工耳蜗后听障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对言语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金溪

    刘佳浩

    省级

    2020年

    正在进行

    2

    5D义耳的设计及在小耳畸形中的应用与评估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杨嘉仪

    杨海弟

    国家级

    2021年

    正在进行

    3

    基于fNIRS老年性耳聋认知功能及其中枢机制研究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陈曦

    杨海弟

    省级

    2021年

    正在进行

    4

    广东省教师嗓音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梁炜青

    李妙,刘静丽

    校级

    2021年

    正在进行

    5

    广东地区不同方言使用者的口腔共鸣特征分析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敖嘉铭

    李妙

    校级

    2021年

    正在进行

    6

    复方苦参肠炎康片综合药学研究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陶丽

    刘琼

    校级

    2022年

    正在进行

    7

    泛福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耳鼻喉疾病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林靖颖

    杨海弟

    省级

    2022年

    正在进行

    8

    助听器治疗老年性耳聋伴耳鸣及其认知功能的中枢机制探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李建萍

    高敏倩,林红岳

    省级

    2022年

    正在进行

    9

    注射用辅酶 I 治疗突发性耳聋小样本、单中心、随机、 对照临床研究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李筱晗

    杨海弟

    省级

    2022年

    正在进行

    10

    传导性耳聋伴耳鸣术后疗效分析及其中枢机制探讨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张毅琳

    高敏倩,刘静丽

    国家级

    2022年

    正在进行

    (表①:截止至2022年12月大学生创新创业在研项目)

    发表学术论著题目


    学术期刊名称

    作者

    级别

    新华单位排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

    论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李潇潇

    中文核心

    1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ABR during middle ear surgery to predict

    improvement in hearing

    论文

    Interdisciplinary Neurosurgery 17 (2019) 96–100

    冯天赐(2012级已毕业学生)

    杨海弟(通讯作者)

    SCI

    1

    助听器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长期疗效

    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9年3月,第26卷,第3期

    高敏倩(2014级已毕业学生)

    杨海弟(通讯作者)

    中文核心

    1

    中文版耳鸣致残量表和耳鸣功能指数的检验

    论文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Vo1.17,No.6 , 2019

    曾汝嫣(2016级已毕业学生)

    中文核心

    2

    频率特异性ABR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论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年06期

    梁小冰(2016级已毕业学生,第二作者)

    中文核心

    2

    通过联合其他康复技术改进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慢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

    论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5

    覃荣斌(2021届毕业生)

    曾祥丽(通讯作者)

    中文核心

    1

    单侧听神经病的临床听力学特征分析

    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2021年6月,第28卷,第6期

    卢韦欣(2021届毕业生)

    杨海弟(通讯作者)

    中文核心

    2

    (表②学生已发表论文)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申请专利时间

    专利人

    专利单位

    《一种AI大数据自助学习系统》

    实用新型

    2022.04.02

    杨海弟

    广州新华学院

    《VR情景医学课堂装置》

    实用新型

    2022.04.02

    杨海弟

    广州新华学院

    (表③已申报专利)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在单位

    项目级别

    备注

    1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医学伦理学

    刘静丽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校级

    在研

    2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儿童语言发展

    李妙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校级

    在研

    3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类)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

    模式改革研究---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为例

    许洁洁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校级

    在研

    4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类)

    线下一流课程改革——《耳科疾病与治疗》

    杨海弟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校级

    已结题(2022年10月)

    5

    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以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生为例

    李妙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省级

    在研

    6

    广东省社科规划

    基于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听障儿童塞音音位范畴感知的特征及神经机制研究

    李妙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省级

    在研

    7

    校企联合实验室

    博智听觉声学实验室

    杨海弟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省级

    在研

    (表④ 2022年在研项目)

    六、就业升学

    根据近年来各大用人单位反馈,对本专业毕业生道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都较为满意。优异的就业数据和就业质量也促进了招生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显示出社会、家长、考生对本专业办学质量的认可和信心。

    由于听力系学生主要就业于医院和企事业单位,我系为学生分配的实习医院均为广州、深圳地区最好的三甲医院,且我系对学生实习管理严格,学生表现优秀,获得医院科室主任以及带教老师的欣赏,医院带教老师会为学生推荐行业内的工作。因我系经常与各大实习单位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连带效应,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最为对口的工作。

    至今为止,听力系毕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全部与专业对口。

    七、党建引领

    听力与言语科学系党支部在学校党委和党总支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党建引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师生等方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系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几年来,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坚持上“思政第一课”,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等讲党课、团课,加强师生政治学习,让师生党员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系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集中研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等重要工作,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近几年,我系师生已获得省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项,多人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科普名师”、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疫情防控先锋奖”等荣誉。